課程內容 (80頁筆記,課時共4.45小時)

  • 3

    L03. 生物間的關係

    • 生物間的關係

    • 自然環境的捕食

    • 確定生態系中各種生物之間的攝食關係

    • 解剖及檢查腸臟以測定生物的攝食習慣

    • [額外資料] 生物不同階段攝食習慣的改變

    • 實驗室環境的捕食

    • 競爭

    • 競爭的種類

    • 實驗室環境的競爭

    • 自然環境的競爭

    • 片利共生

    • 互利共生

    • 寄生

    • 哺乳類胎兒在母親子宮內的營養模式是否屬於一種寄生

    • 不同關係中對生物的效應

    • Example2

    • Example3

    • Example4

    • Example5

  • 4

    L04. 生態演替

    • 生態演替

    • 生態演替

    • 原生演替

    • 先鋒群落和頂級群落的差異

    • 次生演替

    • 林火對森林的樹木群落的好處和壞處

    • 伐林後導致的次生演替

    • Example6

    • Example7

    • Example8

    • 比較原生及次生演替

  • 5

    L05. 生態系的運作 - 能量流

    • 生態系的運作 - 能量流

    • 生態系的能量來源

    • 食物鏈

    • 食物網

    • 食性與營養級的關係

    • 食物網中移除一物種對另一物種的影響

    • 食物網與生物的食性

    • Example9

    • Example10

    • [額外資料] 營養級聯

    • 食物鏈中能量散失的途徑

    • 為何食物鏈很少多於5個營養級?

    • 為何生產者至初級消費者的能量傳遞效率偏低?

    • 為何下一營養級為內溫生物 能量傳遞效率低?

    • 草食性和肉食性動物在種群大小和行為上的分別

    • Example11

    • Example12

    • 生態錐體 :數目錐體

    • 生態錐體 : 生物量錐體

    • [額外資料] 能量錐體

    • 生態錐體的限制

    • [額外資料] 生態系的生產力

    • Example13

    • Example14

    • Example15

    • Example16

  • 6

    L06. 生態系的運作 - 物質循環

    • 生態系 - 物質的循環

    • 物質循環簡介

    • 碳循環

    • Example17

    • 氮循環

    • 農地需要施肥的原因

    • 為何熱帶雨林物質循環最快?

    • Example18

    • Example19

    • Example20

    • 生產者、消費者和分解者在能量流和物質循環的角色

    • Example21

    • 營養方式和生態角色

    • 比較能量流和物質循環

  • 7

    L07. 生態系的保育

    • 生態系的保育

    • 人類活動的影響

    • 保育的方法

    • 幼體種群細小的原因

    • 生物放大

    • 生物放大

  • 8

    L08. 本地生境的研習

    • 本地生境的研習

    • 樣方

    • 樣線

    • 樣帶

    • 比較樣方、樣線和樣帶

    • 物理梯度的例子

    • Example22

  • 9

    L09. 生物防治

    • 生物防治

    • 生物防治

  • 10

    L10. 設計生態系統

    • 設計生態系統

    • 依據生態學原理設計生態系統

  • 11

    L11. 建議答案

    • 生態系 建議答案